在#翡翠#市場上,行家們談論的比較多的莫過于“種老”與“種嫩”。那么,“種老”和“種嫩”究竟是什么意思?它們又是如何影響翡翠的價值評估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深入剖析這一問題。

種老、種嫩的定義及內在結構區別
首先,我們要明確“種”的概念。在翡翠領域,“種”指的是翡翠的種質,即透明度與結構的結合。特定的透明度與結構組合形成了一個種質類型。簡言之,就是指翡翠內部組成礦物顆粒的大小以及礦物顆粒之間結合的緊密程度。

“種老”指的是翡翠的顆粒越小,內部結構結合得越緊密,說明其成礦年份較久。一般來說,種老的翡翠玉質細膩,市場價值較高。“種嫩”則與之相反,翡翠的顆粒越粗,內部結構也會變得疏松,說明其成礦年份較短。因此,種嫩的翡翠一般價格較低。

通過高倍放大鏡觀察,種老的翡翠顆粒存在感很弱,幾乎沒有什么間隙,顯得順滑。而種嫩的翡翠顆粒粗糙、排列無序,表面凹洞清晰可見。這種內在結構區別,是種老和種嫩翡翠價值差異的關鍵所在。(見下圖)


種老、種嫩的外在表現:光澤效果
除了內在結構差異,種老和種嫩翡翠在外觀上的區別也十分明顯。種老的翡翠,其表面光澤呈現出起剛、起光、起瑩等效果。其中,起瑩是種老翡翠的基本表現。輕微晃動翡翠時,起瑩現象可觀察到一層朦朧如月光的白色光芒。這是因為種老翡翠內部顆粒晶體結合緊密、排列整齊,提高了表面折射率。

相較之下,種嫩的翡翠光澤感較弱。由于質地疏松、表面凹凸點多,折射光線不集中。像鐵龍生這種種嫩翡翠,不僅光澤感不強,還會呈現出蠟光,市場價值較低。
如何辨別種老與種嫩
對于普通翡翠愛好者而言,難以攜帶高倍放大鏡逛市場。因此,我們需要了解如何從翡翠的外觀特征辨別種老和種嫩。
觀察光澤:種老翡翠光澤明亮,呈現起剛、起光、起瑩等效果。而種嫩翡翠光澤感較弱,可能出現蠟光現象。
觀察紋理:種老翡翠紋理細膩,顆粒感弱,手感順滑。而種嫩翡翠紋理較粗糙,顆粒感較強,手感可能較粗糙。
觀察顏色:種老翡翠顏色通常更為濃郁、純凈,而種嫩翡翠顏色可能較淺或有雜質。
觀察透明度:一般而言,種老翡翠透明度較高,種嫩翡翠透明度較低。
需要注意的是,辨別翡翠種老與種嫩并非特別準確,僅供參考。若要購買翡翠,建議找專業人士或正規商家進行鑒定。

翡翠價值與種老、種嫩的關系
翡翠的價值受多種因素影響,其中種老與種嫩是關鍵之一。種老翡翠通常價值較高,因其質地細膩、光澤好、顏色濃郁。種嫩翡翠由于質地疏松、光澤弱、顏色較淺,價格相對較低。
但我們要清楚,翡翠的價值不僅取決于種老與種嫩,還與顏色、瑕疵、尺寸和工藝等因素密切相關。另外,市場行情、地理位置、購買場合等也會影響翡翠的價格。

提醒:防范翡翠處理品
在購買翡翠時,除了關注種老與種嫩之外,還需注意翡翠是否為處理品。處理品通常指經過染色、注蠟等手段改善翡翠外觀的產品。這些處理品可能在外觀上與高品質翡翠相似,但價值遠低于未經處理的翡翠。
為防范翡翠處理品,購買前務必向商家了解翡翠的加工情況。如有疑慮,可尋求專業人士鑒定或選擇正規商家購買。
了解翡翠的種老與種嫩特點及其對價值的影響,能幫助我們在購買翡翠時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同時,防范翡翠處理品,確保購得心儀的翡翠。希望本文能為翡翠愛好者提供有益參考,祝大家在翡翠市場上能夠買到心滿意足的寶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