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正在成為一種新資產
精神消費是消費文化藝術,但是我們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人的文化消費實際上是從最低端的百姓通俗娛樂型的東西慢慢發展起來的。大家所關注的那些流行的文化消費方式,包括卡拉OK,包括動漫,它不是我們追求的最好的文化消費,它是普及性的,常態化的。現在我們要追求的是高層次的文化消費。

要關注藝術品作為一種新的資產。未來中國有一個非常龐大的藝術品資產的存量,因為有幾千年的文明沉淀,也有上千萬藝術工作者的創造。還有很多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工業遺產也需要盤活。我們還有很多的文化載體,需要我們大家對它建立新的認知。因為只有產業增加了文化藝術的內容,我們才有更多的愿望去消費它。因為對我們來講,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消費了。之所以不斷買生活用品,買了以后很多在家里沒什么用,就因為它是一種新的內容。它的造型、顏色、設計、人文,各個方面的理念,給我們帶來新的生活方式,找到個性的魅力找到生活情感。

我們也看到數字藝術和藝術品網絡營銷,給我們帶來很多便捷。大家現在可以通過谷歌做的數字博物館、手機博物館,不用去實地,也可以通過高清的數字圖片,無死角的來看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而且還可以通過這些數字版權,預約3D打印,獲得一些你平時可能觸摸不到的珍貴的藝術品。

藝術品消費或成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
藝術金融,不僅僅是藝術品的買賣,還是創意產業。藝術衍生品也讓人人都可以擁有藝術品。不再會像過去一樣,只有身價多少才會去買藝術品。
西方人做藝術的衍生品的時候,非常的講究,不是像我們一樣,高端的東西當低端的賣,大家覺得我做的是高大上的生意,但是實際上你真的是沒有尊重它的價值。我們都是靠量取勝,沒有在質上去取勝。

藝術品金融化是必然的趨勢
現在通過移動互聯網,我們可以下單去買藝術品。現在很多的年輕藝術家也開始在電商上購買藝術品。
未來藝術品租賃也會給大家帶來新的機遇,降低了門檻,不再用去買了,你可以去租,這樣的話我們過生日的時候,租個向日葵回來,也挺好。藝術品出借和租賃,在全世界來講都是一種常態化的。但在中國,它是一種比較新的事物。

未來金融向什么方向發展?它只能向文化金融和藝術金融發展。因為只有這兩個才是它需要追求的,因為人們越來越關注品質,要求獨特的服務。

它的全球化也讓我們看到,參與的國家越來越多。現在很多不發達國家成為熱點,比如東南亞藝術市場也非常熱,非洲的藝術、拉美的藝術、亞洲的藝術,逐漸成為市場熱點,而不再是過去的歐洲的一些主流國家和美國的一些主流藝術家。
公共藝術機構現在真的是需要去吸引年輕人,要做出很多的文創,做出很多炫的科技,用這些互動的藝術吸引大家參與。最近有一個微信大家都在傳,文物戲精,盡管很low也沒有辦法,你不能接地氣,一接地氣就全是腳氣。我們的高雅文化高雅不起來,只能很低俗了,受眾群體還需要慢慢培養。

藝術也需打破認知圍墻
藝術品作為資產的好處是什么?藝術品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如何對它進行資產配置來抗拒風險。可以像房子一樣抵押貸款,能隨時獲得現金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再去求畫廊和拍賣行,我不需要賣掉它,只要能獲得流動資金就可以了。
所以藝術品作為資產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到金融機構來抵押,來信托,通過金融托管、資管的方式來獲得資金。這未來是一個大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