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中有“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之說,所謂形而下指功能、技藝層面的東西,形式在中間,形而上指方向、思想觀念方面的高度。
那什么是觀念呢?觀念的角度是多方面的,它有兩個關鍵點,即思想和方向。觀念可大可小,也可以由內而外,但要拋開傳統的藝術創作。
所以藝術真正的價值體現在思想觀念和創造性上。玉雕藝術品的價值主要體現在材質、技藝、形式、創造性這四個方面。
戰國時期的制器秘笈《考工記》有這樣一段話:“天有時,地有氣,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可以為良。”

意思是說要完成一件好的作品,有四個條件,有好的材料,巧妙的工藝,還要有時間、空間的條件。
在創作前,先要讀懂原料,分析材料上哪些是大自然琢磨過的,需要保留的,大美的地方;哪些地方是不夠完美需要通過工藝去彌補的。
工藝美術行業有一句話:“手工勞動創造了人類”,從使用功能到感悟啟發功能,創作觀念也在發生變化,但都要以人為本。
第一個過程是師古人,就是臨習古人的經典,目的是訓練提高技藝水平,這是藝術創作的基礎。
第二個過程是師造化,就是摹寫自然的景物,培養對自然萬物的感悟能力。

第三個過程也是最高境界,是師吾心,就是通過感悟表達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創作要經過觀察、體會、表現三個過程,通過思考來取舍、概括、優化。完成的作品已經不再是現實中的景物,而是你的創造,是一種獨立的存在。
藝術不一定合理,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但一定要有意思、有意趣、有意味、有意境,一種游戲的狀態。
妙品、神品帶給你的則是一種感受,說不出哪里好,但就是喜歡,所謂妙不可言。